【12.30】言语理解与表达训练
1.总体上看,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,资源紧缺愈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。我国人均水资源、耕地资源、森林资源,石油、天然气、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。虽然我国粮食连续第10年实现增产,但供需仍处于紧平衡。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富裕,全国还有近一亿农村扶贫对象、两千多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众多的困难群体,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费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:
A.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
B.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节俭
C.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
D.能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
2.从芦山回望玉树,回望汶川,那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、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、那______的民族精神,______的坚韧品格,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。有这些坚实的内核,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众志成城 视死如归 B.万众一心 百折不挠
C.临危不惧 不屈不挠 D.无私无畏 勇往直前
3.吃鱼的时候,小刺要比大刺麻烦,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,小刺则必须下很大功夫才能清除。做人,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,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,小缺点则必须格外留意才会被发现,虽然有小刺的鱼往往肉都特别细腻而鲜美,但许多人就因为怕小刺而不愿意吃那种鱼。虽然脾气怪异、不拘小节的人常有特殊的才华,但是许多人就因为讨厌这些小毛病而不愿意与这些人打交道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:
A.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
B.小毛病会让人敬而远之
C.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
D.小毛病可能产生大影响
4.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,他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,绝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够局限的,一定可以超越他所在的那个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生存环境,超越时空,焕发出______ 的永恒的价值。
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历久弥新 B.日新月异 C.亘古不变 D.与日俱增
5.收藏家从来不是将艺术品作为商品来对待的人,对他们而言,收藏 是一种暂时性的投资, 是一种激情:艺术的激情,物质的激情,历史的激情,占有的激情。正是这种激情重新改写了艺术品的意义。
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与其说 不如说 B.不仅 而且 C.尽管 然而 D.哪怕 也
6.文学评论中,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,不应______;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,不可______。
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.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
C.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D.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
7.PM2.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,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。直径相当于人的头发粗细的1/20。PM2.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、工业生产、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。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,很难自然降落在地面上,而长期悬浮在空气中,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甚至融入血液。PM2.5直径小,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,输送距离远,多含有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硫酸铵等有害物质,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。
根据上述文字,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:
A.只要控制各种燃烧释放的残留物就能有效减少PM2.5
B.PM2.5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
C.只要能使PM2.5降落到地面,就能避免其伤害
D.PM2.5会直接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带入人体内影响健康
8.中国自古就有浓烈的宗法传统,______宗族血亲之内的彼此关照,互相提携,并一致对外,上自帝王下至百姓,______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讲究 前赴后继 B.讲求 概莫能外
C.寻求 无一幸免 D.追求 百喙如一
9.对于个体和一个国家来说,人的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。虽然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,但比起解决“吃饭”问题,始终要屈居第二。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多重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原因,并非看不到教训,而是谋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得各国不得不走捷径,优先选择煤炭这种低廉可靠、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还能促进就业的发展型能源。
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:
A.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
B.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先污染后治理
C.解决温饱问题比保护环境更重要
D.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
10.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决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,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;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一方面是要解决政府越位,即对市场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问题;另一方面是要解决政府缺位,政府要把该做的事做好,把该管的事管好。政府“有形的手”有效配合市场“无形的手”发挥作用,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。
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:
A.政府要把该管的事管牢管好
B.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
C.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天然优势
D.政府的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
答案及解析
1.【解析】B第一步,读文段找到主旨句。文段前三句阐述现状,第四句接着发出呼吁,即为文段主旨。第二步,分析选项找到答案。根据最后一句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费”,同义替换选项。A、C、D三项均围绕文章的现状问题展开。
2.【解析】B.本题考查的是成语填空。第一空与后文的“民族精神”对应,用来修饰精神,四选项均可。第二个空为本题的突破口。文段中先是回忆玉树、汶川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,最后得到“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”的结论,前后照应,说明中华民族历经苦难,不屈服的坚韧品格。视死如归: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,语意过重,排除A项;不屈不挠:比喻在压力、邪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、不低头,表现十分顽强,但没有体现多次经历挫折,与文意不符,故排除C项;勇往直前是说勇敢地一直向前进,是人的主观态度,没有体现苦难与挫折,不符文意,故排除D项;而“百折不挠”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,与语境相符。因此B项符合文意。
3.【解析】D.第一步,读文段找到主旨句。第一句通过吃鱼的时候,小刺比大刺麻烦,接着提出做人,小毛病比大毛病难改。第四句说明多数人不愿意与有脾气怪异,不拘小节等小毛病的人打交道,即为本段的主旨句。第二步,在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。A、C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。B项是概括文段主要内容,而D项才是适度引申项,是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。
4.【解析】A.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。文段意指伟大的人物不受时代的局限,超越时空焕发永恒的价值。观察四个选项,“历久弥新”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,比新的还要好;“日新月异”指发展或进步迅速,不断出现新事物、新气象;“亘古不变”指经历了很久都没有变化;“与日俱增”形容不断增长,且增长得很快。B、D两项明显不符合语境,可排除;横线处前面的“超越”用词体现了一种上升的状态,C项与之相悖,且与“永恒”意思重复,可排除。所以“历久弥新”符合语境。
5.【解析】A.本题关键是理解“一种暂时性投资”和“一种激情”两个分句间的关系。从后面对激情的解释,并且下结论说“激情改写了艺术品的意义”可知,作者赞同后者的说法,对前者是否定的,也就是两种观点之间选择后一种,选项A符合选择关系。
6.【解析】C.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。本题可从第二空得出答案。“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”体现了时间上的对比,可知“同日而语”最符合文意。
7.【解析】C.A项根据原文“PM2.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、工业生产、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”得到,正确。
B项根据原文“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,很难自然降落在地面上,而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”得到,正确;D项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可以得到,正确;C项是个充分条件,文段没有体现。
8.【解析】B.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应用。本题根据第二空就可得到答案。根据“上自……下至……”的搭配,可知要表达全面包含的意思,“概莫能外”最契合文意。
9.【解析】B.文段开篇介绍了“环境保护比起解决‘吃饭’问题,始终要屈居第二”这一话题,进而通过总结引出结论,即发展中国家选择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原因。B 项是对文段的凝练概括,所以正确。A、C 两项未提到“发展中国家”这一概念,排除;D 项“发展中国家忽略了环 境保护”表述错误,排除。
10.【解析】B.第一步,读文段找到主旨。文段提出在市场资源配置中,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市场健康发展,论述涉及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。
第二步,利用主体分析法排除选项。A项和C项只涉及了一个主体,而D项对两者关系的概括不够全面。
- 上一篇: 【12.29】资料分析
- 下一篇: 【1.03】判断推理训练